2016年11月27日 星期日

太極散手 之 上手

1. 上歨捶
3. 上歨攔捶
5. 上歨左靠
7. 打左肘
9. 左劈身捶
11. 撤歨左打虎
13. 提手上勢
15. 摺疊劈身捶
17. 右橫 列手
19. 下勢右打虎
21. 上歨左靠
23. 雙分右蹬腳
25. 進步右採列
27. 左掤右劈身捶
29. 摟膝上歨左靠
31. 轉身按履
33. 進步雙按
35. 單推右臂
37. 順勢按
39. 化推
41. 進步採列
43. 右打虎
45. 上歨左擠
47. 換歨雙分右靠
49. 打右肘
51. 退步化
53. 後退轉身上步肘靠
55. 轉身換歨右分腳
57. 轉身換歨左分腳
59. 換手右靠
61. 上歨左攬雀尾
63. 上歨右攬雀尾
65. 右開左掤右劈身捶
67. 上歨高探馬左蹬腳
69. 轉身擺蓮
71. 刁手蛇身下勢
73. 左打虎
75. 倒攆猴一
77. 倒攆猴二
79. 倒攆猴三
81. 海底針
83. 手揮琵琶
85. 轉身右單鞭
87. 上歨十字手
89. 轉身退步 履
91. 上歨轉身跨虎

2013年2月22日 星期五

楊家秘傳太極拳譜

第一段(第一至第十八招)
1.預備式 10.右,左採肘靠
2.起勢 11.右進步撲心掌
3.右,左採手 12.退步左白鶴亮翅
4.左推手 13.左摟膝拗步
5.左單通臂 14.左手揮琵琶
6.插手 15.右,左轉身採手,摟膝拗步,手揮琵琶
7.右,左轉身棚手,攬雀尾,如封似閉 16.右,左轉身採手,進步搬攔錘,如封似閉
8.右上步採手 17.十字手
9.左單鞭 18.抱虎歸山


第二段(第十九至第六十二招)
19.右,左跨虎登山 41.第一趟雲手
20.右,左轉身三掌,攬雀尾,如封似閉. 42.左單鞭
21.右上步採手 43.進步右高探馬,右推手,左採手下勢, 右分腳
22.左單單鞭 44.退步左高探馬,左推手,右採手下勢, 左分腳
23.左,右,推山入海 45.左轉身蹬腿
24.左橫肘 46.左摟膝拗步
25.左,右肘底錘 47.進步右,左,摟膝指襠錘
26.左,右,倒攆猴 48.轉身下勢,右扳手
27.左進步撩臂撲心掌 49.上步左扳手
28.右推手 50.右肘底錘
29.右單通臂 51.右蹬腿
30.右肘靠,左採肘靠 52.回身右探馬
31.右進步撲心掌 53.下勢左打虎
32.退步左白鶴亮翅 54.轉身右打虎
33.左摟膝拗步 55.捋手右蹬腿
34.右挑簾式 56.右,左,雙風貫耳
35.右海底探針 57.捋手轉身左蹬腿
36.右青龍出水 58.右轉身伏虎勢
37.右轉身撇身錘 59.進步陰陽腿
38.右,左轉身棚手,攬雀尾,如封似閉 60.右,左,棚連錘,如封似閉
39.右上步採手 61.十字手
40.左單鞭 62.抱虎歸山


第三段(第六十三至第一百二十七招)
63.左,右跨虎登山. 95.右上步採手
64.左轉身三掌,*右棚手, 96.左單鞭 左單鞭 右攬雀尾, 右如封似閉.
65.左轉身三掌,左攬雀尾,左如封似閉. 97.第三趟雲手
66.*右轉身採手. 98.左單鞭
67.左斜單鞭. 99.進步右高探馬.
68.右,左,右野馬分鬃. 100.進步,左白蛇吐信.
69.右迴身掌. 101.退步右單鞭.
70.左轉身棚手,左攬雀尾,左如封似閉. 102.進步左高探馬.
71.左迴身掌. 103.進步,右白蛇吐信.
72.右轉身棚手,右攬雀尾,右如封似閉. 104.左迴身掌.
73.左轉身右斜單鞭. 105.轉身右十字腿,右探身栽捶.
74.右,左玉女穿梭. 106.起身左十字腿,左探身栽捶.
75.右,左棚手,攬雀尾,如封似閉. 107.右龍探爪.
76.右上步採手 108.右蟒翻身,白猿獻果.
77.左單鞭 109.左龍探爪.
78.第二趟雲手 110.左蟒翻身,白猿獻果.
79.左單鞭下勢. 111.右龍探爪,迴身掌.
80.進步,退步,金雞獨立. 112.左轉身棚手,攬雀尾,如封似閉.
81.左蹬腿,右,左倒攆猴. 113.進步右棚手,攬雀尾,如封似閉.
82.右,左,採手,分掌. 114.轉身右單鞭,下勢.
83.左單通臂. 115.起身左高探馬.
84.左肘靠,右採肘靠. 116.上步,右七星捶.
85.左進步撲心掌. 117.轉身左單鞭,下勢.
86.退步右白鶴亮翅. 118.起身右高探馬.
87.右摟膝拗步. 119.上步,左七星捶.
88.左挑簾式. 120.退步,右白鶴亮翅.
89.左海底探針. 121.左,右轉身百練腿.
90.左青龍出水. 122.退步,左,右跨虎.
91.左轉身撇身錘. 123.左,右彎弓射虎.
92.左肘底錘. 124.右,左,下勢進步,棚連捶,如封似閉.
93.左蹬腿,回身左探馬. 125.十字手
94.右,左,棚手,攬雀尾,如封似閉. 126.抱虎歸山(三次)
127.合太極收勢.

2010年12月23日 星期四

熊養和楊氏太極拳拳譜

1. 太極拳起勢

2. 右式攬雀尾

3. 左掤式

4. 左式攬雀尾

5. 右掤式

6. 左履式

7. 右擠式

8. 右按式

9. 左單鞭

10. 提手上勢

11. 白鶴掠翅

12. 左摟膝拗步

13. 手揮琵琶

14. 左摟膝拗步

15. 右摟膝拗步

16. 左摟膝拗步

17. 手揮琵琶

18. 懷中抱月

19. 撇身捶

20. 上步搬攔捶

21. 如封似閉

22. 轉身抱虎歸山

23. 十字手

24. 轉身撇身捶

25. 掤履擠按

26. 左轉斜單鞭

27. 肘底捶

28. 右式倒攆猴

29. 左式倒攆猴

30. 斜飛勢

31. 提手上勢

32. 白鶴掠翅

33. 左摟膝拗步

34. 海底針

35. 扇通背

36. 轉身撇身捶

37. 進步搬攔捶

38. 上步掤履擠按

39. 單鞭

40. 雲手

41. 單鞭

42. 高探馬

43. 右分腳

44. 左分腳

45. 轉身蹬腳

46. 左右摟膝拗步

47. 進步栽捶

48. 白蛇吐信

49. 進步搬攔捶

50. 右踢腳

51. 倒插步左打虎

52. 右打虎

53. 海底撈月右蹬腳

54. 雙風貫耳

55. 左蹬腳

56. 轉身右蹬腳

57. 撇身捶

58. 進步搬攔捶

59. 如封似閉

60. 抱虎歸山

61. 十字手

62. 轉身撇身捶

63. 掤履擠按

64. 橫單鞭

65. 右野馬分鬃

66. 左野馬分鬃

67. 右野馬分鬃

68. 左攬雀尾

69. 掤履擠按

70. 單鞭

71. 玉女穿梭一

72. 玉女穿梭二

73. 玉女穿梭三

74. 玉女穿梭四

75. 左攬雀尾

76. 上步掤履擠按

77. 單鞭

78. 雲手

79. 單鞭

80. 蛇身上勢

81. 右金雞獨立

82. 左金雞獨立

83. 倒攆猴(左式)

84. 斜飛勢

85. 提手上勢

86. 白鶴掠翅

87. 擐膝拗步

88. 海底針

89. 扇通背

90. 轉身搬攔捶

91. 進步搬攔捶

92. 上步掤履擠按

93. 單鞭

94. 雲手

95. 單鞭

96. 高探馬

97. 十字手

98. 轉身十字腿

99. 摟膝指襠捶

100. 上步掤履擠按

101. 單鞭

102. 蛇身下勢

103. 上步七星

104. 退步跨虎

105. 轉身擺蓮

106. 彎弓射虎

107. 撇手捶

108. 上步搬攔捶

109. 如封似閉

110. 轉抱虎歸山

111. 十字手合太極

.

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太極拳全書』提到-陳氏太極拳纏絲勁和掤、履、擠、按、採、挒、肘、靠 之間的關係

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的『太極拳全書』提到-陳氏太極拳纏絲勁和掤、履、擠、按、採、挒、肘、靠 之間的關係,節錄如下:
1. 在全動之下掌心由內向外纏絲,稱為掤勁。
2. 在全動之下掌心由外向內纏絲,稱為履勁。
3. 雙手同時將掤勁交叉向外掤出,稱為擠勁。
4. 掌心向下圈沾著一點而不離開的下掤勁,稱為按勁。
5. 兩手交叉向左右、前後雙分的掤勁,稱為採勁。
6. 將掤勁卷蓄起來,在短時間內猛然一抖而彈出的勁,稱為挒勁。
7. 手碗出了方圓圈,用二道防線肘的掤勁掤出去,稱為肘勁。
8. 肘出了方圓圈外,用三道防線身軀的掤勁掤出去,稱為靠勁。

綜合上述所說,歸根結底,內中主要練的是掤勁。掤勁是一種棉軟不斷的"彈簧勁"。這是首先需要弄清楚的問題。

彈性運動(掤勁)的掌握:
1. 要練掤勁,首先要摧毀人身上原有的硬僵
2. 掤勁不是人身固有的勁
2-1. 太極拳主要是練習掤勁,掤勁生於彈性,彈性澤生於身肢的放長,因此要注意身肢的放長。
2-2. 身軀及上部的放長,必須是虛靈鼎勁、氣沉丹田和含胸拔背。
2-3. 手足的放長,必須是沉肩坐肘、鬆腰圓襠和開跨屈膝的旋轉。
2-4. 練習掤勁時,先求棉軟已去掉舊力(拙力),同時放長以生長彈性的新勁。
2-5. 只有神聚氣歛地練拳,才是加強掤勁的內在因素。

3. 神聚氣歛是加強彈性和提高掤近的基礎

2010年5月26日 星期三

道功拳

仙宗崑崙派---道功拳一百零八式
第 一 式 起式
第 二 式 雙手按
第 三 式 太極式
第 四 式 跨步
第 五 式 撩掌
第 六 式 翻掌
第 七 式 捋
第 八 式 揉
第 九 式 撒單鞭
第 十 式 抄手式
第十一式 提手上式
第十二式 白鶴晾翅
第十三式 摟膝出掌
第十四式 回手看
第十五式 摟膝出掌
第十六式 右摟膝左出掌
第十七式 左摟膝右出掌
第十八式 回手看
第十九式 併步合掌
第二十式 跨步搬攔捶
第二一式 如封似閉
第二二式 抱虎歸山
第二三式 雙手推月
第二四式 摟膝西斜式掌
第二五式 翻身再斜式掌
第二六式 順式看
第二七式 揉
第二八式 轉身流星
第二九式 翻身肘下看捶
第三十式 倒趕猴(四)
第三一式 斜飛式
第三二式 提手上式
第三三式 白鶴晾翅
第三四式 摟膝出掌
第三五式 海底針
第三六式 善通臂
第三七式 跨步 
第三八式 指襠捶
第三九式 上步揉
第四十式 撒單鞭
第四一式 第一雲手
第四二式 高探馬
第四三式 蹬腳(右腳)
第四四式 轉身再蹬腳(左腳)
第四五式 側身踢(左腳)
第四六式 摟膝出掌
第四七式 右摟膝左出掌
第四八式 左摟膝右出掌
第四九式 回手看
第五十式 指襠捶
第五一式 翻身打
第五二式 打虎式
第五三式 再打虎式
第五四式 雙手按
第五五式 雙峰貫耳
第五六式 踢(左腳)
第五七式 轉身踢(右腳)
第五八式 摞手
第五九式 再摞手
第六十式 指襠捶
第六一式 如封似閉
第六二式 抱虎歸山
第六三式 雙手推月
第六四式 摟膝正式掌
第六五式 翻身正式掌
第六六式 捋
第六七式 揉
第六八式 撒單鞭
第六九式 順式看
第七十式 穿掌(四下) 
第七一式 翻身看
第七二式 再穿掌(二下)
第七三式 翻身看
第七四式 揉
第七五式 撒單鞭
第七六式 第二雲手
第七七式 海底撈月
第七八式 倒趕猴
第七九式 斜飛式
第八十式 提手上式
第八一式 白鶴晾翅
第八二式 摟膝出掌
第八三式 海底針
第八四式 善通臂
第八五式 翻身托槍趕
第八六式 揉
第八七式 撒單鞭
第八八式 第三雲手
第八九式 高迎面掌
第九一式 轉身飛腳
第九二式 摟膝出掌
第九三式 斜襠捶
第九四式 揉
第九五式 撒單鞭
第九六式 彎弓射虎
第九七式 上步七星
第九八式 下步跨虎
第九九式 玉女穿梭
第一○○式 十字擺蓮
第一○一式 打虎式
第一○二式 高探馬
第一○三式 迎面掌
第一○四式 肘下看捶
第一○五式 擠
第一○六式 揉
第一○七式 撒單鞭
第一○八式 合太極(收式)

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

三才劍

1. 蘇秦背劍
2. 仙人指路
3. 金針暗渡
4. 哪吒探海
5. 回頭望月
6. 寒芒沖霄
7. 移山倒海
8. 指日高昇
9. 青龍探爪
10. 撥雲瞻日
11. 羽客揮塵
12. 白蛇吐信
13. 古月沉江
14. 懷抱玉屏
15. 津樑架海
16. 老樹盤根
17. 巧女紉針
18. 三環套月
19. 猛虎戲山
20. 風捲殘雲
21. 大鵬展翅
22. 鯉魚打挺
23. 烏龍翻身
24. 玉虎旋風
25. 葉裡藏針
26. 毒蛇反尾
27. 黑虎洞坐
28. 青龍出水
29. 葉裡藏針
30. 獅子蛟翼
31. 飛虹橫江
32. 擎起玉柱
33. 玉女送書
34. 天邊掛月
35. 掃徑尋海
36. 金盤托月
37. 蛟龍出水
38. 壁竹掃影
39. 神龍探爪
40. 白鶴舒翼
41. 童子提爐
42. 莢蝶穿花
43. 順風扯旗
44. 龍跳天門
45. 海底撈月
46. 丹鳳朝陽
47. 順水推舟
48. 走馬觀山
49. 指南金針
50. 葉裡藏針
51. 太公垂釣
52. 葉裡藏針
53. 指南金針
54. 天王托塔
55. 蘇秦背劍

太極劍

太極劍名稱(一)
1. 起勢
2. 上步合劍
3. 仙人指路
4. 三環套月
5. 大魁星
6. 燕子抄水
7. 左右攔掃
8. 小魁星
9. 黃蜂入洞
10. 靈貓補鼠
11. 蜻蜓點水
12. 燕子入巢
13. 鳳凰雙展翅
14. 右旋風
15. 小魁星
16. 左旋風
17. 等魚式
18. 撥草尋蛇
19. 懷中抱月 20. 宿鳥投林
21. 烏龍擺尾
22. 風捲荷葉
23. 獅子搖頭
24. 虎抱頭
25. 野馬跳澗
26. 翻身勒馬
27. 指南針
28. 迎風撣塵
29. 順水推舟
30. 流星趕月
31. 天馬飛瀑
32. 挑簾式
33. 左右車輪劍
34. 燕子啣泥
35. 大鵬展翅
36. 海底撈月
37. 懷中抱月
38. 夜叉探海 39. 犀牛望月
40. 射雁式
41. 青龍探爪
42. 鳳凰雙展翅
43. 左右跨欄
44. 射雁式
45. 白猿獻果
46. 落花式
47. 玉女穿梭
48. 白虎攪尾
49. 魚跳龍門
50. 烏龍絞柱
51. 仙人指路
52. 風掃梅花
53. 手捧牙笏
54. 抱劍歸原